
十三年前,伴随着新时代的春风,远在南太平洋地区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瑞木红土镍钴矿项目经过6年多艰苦卓绝的建设正式建成投产。截至目前,瑞木项目一直保持平稳有序生产,创造了与当地社区人民一直保持和谐友好关系以及没有长时间中断生产的奇迹,成为“一带一路”上的典型项目,充分体现了负责任的央企品牌形象,承担起中国和巴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桥梁纽带作用,为中国企业开拓南太市场,为中国同巴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中国和南太岛国建立密切关系作出了突出贡献。



瑞木项目是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在南太平洋地区最大的投资项目和“一带一路”沿线最大的红土镍钴矿采选冶一体化项目,是中国五矿自主设计、建设和运营的集采选冶为一体的世界级矿业项目,规模位列巴新矿业公司第三位。截至目前,已探明和可控的矿石资源量为1.77亿吨,总资源储量大约2.57亿吨。该项目总投资20.4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2.81亿),是中国五矿凭借自有知识产权打造的红土镍矿世界级标杆工程,是中巴经济合作的典范。该项目的建成和成功运营,是世界低品位红土镍矿湿法冶金的突破,由此改变了全球镍钴技术路线,改变了世界镍钴工业发展的格局,给世界镍钴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与新时代同频共振的一个项目,虽然远在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远离祖国、远离亲人,但是每一个瑞木人都时刻没有忘记我们是中央企业,我们要听党的话、跟党走,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来,中冶瑞木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让当地人民和社区共享瑞木的发展成果。受中国创造了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消除绝对贫困奇迹的巨大鼓舞,以“共同富裕”理念为指导,瑞木人积极探索,充分借鉴国内脱贫攻坚战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在开发建设和生产运营过程中,时刻不忘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包括提供就业、环境管理、员工培训、健康医疗、教育援助和基建项目等,并为土地主公司和当地企业提供商业机会,积极发展与当地社区的关系,在当地树立了负责任的良好社会形象,成为“一带一路”南线的一面央企旗帜。
《发挥中国智慧 编织减贫之网——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冶瑞木为南太平洋岛国提供中国减贫方案》被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等7家机构联合授予“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并将收录进南南合作减贫知识分享网站——中外减贫案例库及在线分享平台。瑞木项目入选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海外环境、社会及治理(ESG)蓝皮书》(2024)“典型案例”,被巴新矿业石油商会授予“践行社会责任典范”荣誉称号。



红土矿采选冶行业标杆
如何高效利用低品位红土镍矿并从中提取镍钴金属是有色金属采选冶领域的技术难题之一。1962年,澳大利亚矿物资源局发现了瑞木KBK矿山的镍钴红土矿床,虽然进行了大规模勘探、取样、实验、科研等工作,也获得了巴新政府的采矿许可,但是由于技术和资金等各种原因,一直没有进行开采。直到40多年后的2003年,在时任巴新总理索马雷政府的邀请下,中国五矿所属中国中冶组织了第一支技术商务考察队来到这片原始的热带丛林,才真正唤醒了这座沉睡了亿万年的世界级红土镍钴矿。2004年2月,在中国和巴新两国政府总理的见证下,中国五矿所属中国中冶在北京与巴新政府、外方合作公司缔结《开发框架协议》,并在巴新注册成立瑞木镍钴管理(中冶)有限公司,这是集有色金属资源开发、建设、运营为一体的大型专业化管理公司。
项目启动之初,面对着“零技术、零设备、零经验”的不利局面,而且硫化镍钴细磨等核心设备被国外公司垄断,拒绝向中国市场出售,工艺风险、进度缓慢、投资额高、设备短板犹如“四座大山”横亘在项目团队面前,外方股东的质疑、上级领导的担心、行业专家的疑虑,都没有停止项目团队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坚实步伐。经过中国五矿各参建子企业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小规模试验获得成功并申请了专利。2006年11月,项目开工建设,经过6年时间,2012年12月,瑞木镍钴项目正式竣工投产。瑞木人向世界宣布成功攻破了低品位红土矿采选冶一体化这一有色金属冶炼的世界性难题。
瑞木项目是世界上采用高压酸浸工艺处理低品位红土矿提取镍钴金属产品的第一个成功案例,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品位红土镍矿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综合技术,有效解决了采矿-选矿-矿浆输送-冶炼全工艺流程的工程技术衔接及匹配难题。打造了镍红土矿全湿法冶炼技术工程化应用的首个成功案例,并由此形成了稳定的工艺技术路线,成为后续项目开发的主流和经典工艺。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三级预热+高压釜+三级闪蒸技术,蒸汽循环利用率高,浸出率高,首次成功应用国产预热器、高压釜、闪蒸槽等关键核心设备,并成功选用大量特殊材料阀门及仪表,解决了高压、高温、高磨蚀、高腐蚀等恶劣工况的工程技术难题。
瑞木项目创造了很多中国和世界第一,填补了多项行业空白。该项目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在地震高发区投入运行的高粘度红土镍矿长距离输送管道,后端配备了自主专利技术的世界上最大消能站,有效降低项目投资,与此前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节省投资70%;是世界上唯一采用深海填埋技术处置红土镍矿湿法冶炼尾渣的项目,设计、运行、理念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核心装备和部件方面推行本土化,瑞木项目开发了高效、节能、技术可靠性高的材料和设备,有效节约项目投资,包括中国本土首次制造的世界第二大冶金高压釜,直径5.1米,总长39米。瑞木项目采用国内自行生产并首次用于设备制造的钛17合金钢钛复合板,选用了世界上直径最大(超过28米)的深锥浓密机。
凭借核心技术的研发,项目获得国内专利4项(原设计单位通过该项目获得国际专利1项,国内专利16项),并全部应用于项目实践中,包括矿石加压浸出工艺、从含镍钴矿石生产镍钴的工艺、氢氧化镍制品及其制备方法、红土矿选铬方法等在内的发明专利。截至目前,本项目及相关技术先后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建设协会优秀咨询奖一等奖等多个省部级奖项。
纵观世界各地的红土矿项目,投产不达产始终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甚至成为压垮项目的最后一根稻草。20世纪60年代古巴建成了一个红土矿项目,但是卡斯特罗革命后就一直停产。后来,一家加拿大公司对其进行投资改造,但是直到2000年才达到历史产能,还是没有达到设计产能。90年代末,澳大利亚建成了三个红土矿项目,由于技术原因,都没有达到设计产能,最高的一家达到设计产能的75%,其中一家已经倒闭。与瑞木项目同期投产的、由国外知名工程公司设计的马达加斯加Ambatovy项目至今产量只能达到设计产能的70%左右。新喀里多尼亚的Goro项目2010年投产后最高达到设计产能的60%,并且由于当地政局动荡,该项目股权被多次转卖,多次停产。
作为世界上首个快速成功的红土镍矿项目,绝大多数设备都是自主设计制造的非标设备,很多工艺也是首次使用,瑞木项目在实际使用和生产运行实践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又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所以只有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地摸索改进、创新完善。瑞木项目在投产五年后,2017年全面达产、超产,到目前为止已经连续多年达产超产,最高产量达到了设计产能的108%,这又创造了一项有色行业的世界奇迹。
在瑞木项目获得成功后,行业内按照瑞木工艺建设的工厂都在短时间内实现达产达标,体现了该工艺技术的巨大优势。截至目前,全世界新建低品位红土镍矿湿法冶金工厂超过90%使用了瑞木工艺,瑞木工艺已经成为该领域的全世界标准工艺。
瑞木人用骨子里的创新担当,扭转了资源、技术、设备受制于人的局面,为世界低品位红土矿开发冶炼提供了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设备和中国解决方案。


坚守“矿业报国、矿业强国”初心使命 踏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征程
20多年来,瑞木项目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党和国家领导人见证了瑞木项目相关协议的签署,到巴新项目现场视察指导工作。2018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莫尔兹比港见证了瑞木二期扩建项目相关协议签署。2023年10月,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了巴新总理马拉佩,并共同见证了瑞木相关协议的签署。
中国五矿领导也高度重视瑞木项目的发展。中国五矿党组书记、董事长陈得信对中冶瑞木的生产经营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并多次进行批示指导。中国五矿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中国中冶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建光赴香港出席首届巴布亚新几内亚-亚洲投资大会,并与巴新总理马拉佩举行会谈。中国驻巴新大使杨晓光到瑞木公司视察指导工作。这既是对中冶瑞木的肯定和鼓励,更是鞭策。
作为中国五矿重要骨干子企业中唯一以镍为主要产品的矿业企业,瑞木不仅承担着镍金属领域“矿业报国、矿业强国”的神圣使命,而且还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保障国家镍金属供应安全的国家责任。为了行业发展,为了矿业报国的使命,为了科技强国,瑞木正在全力推进二期的高质量建设。加强和国内勘察设计单位合作,推进深边部找矿,为二期建设奠定资源基础。加强和巴新政府、项目所在地政府、土地主以及周边村民的沟通交流,为项目平稳运营、推进二期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设立瑞木镍钴研究院,加强和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巴新头部大学的合作,统筹二期工艺技术攻关,通过二期的成功建设,将瑞木工艺推向新的高度。
在新的历史阶段,面对行业急剧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使命,瑞木公司以“成为世界一流、行业领先的国际矿业公司”为发展愿景,秉承“奋斗、担当、求精、创新”的企业精神,积蓄力量再出发,依托国家战略引领,加快对外合作的步伐,积极推动国际化进程。以“管理规范化、治理现代化、队伍专业化”为目标,强基固本,推动高质量发展;以“算账经营创效、精细管理增效、改革创新提效”为抓手,大力推行精益管理和阿米巴经营模式,挖潜增效,坚持高目标引领;以“以我为主、中西融合、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总体方针,以“国际化发展、属地化管理、跨文化融合”为指引,深耕海外,践行可持续发展;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研发应用为依托,以科技赋能,培育新质生产力。
巴新国土面积46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0万,面积和人口都是大洋洲仅次于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国家,镍、铜、金、银等矿产资源丰富。受自然灾害影响以及长期处于半封闭状态,巴新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近37%的全国人口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人均1.25美元/天)以下。2021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指数显示,巴新在189个国家中位列第156位,属于“低人类发展水平”。基础设施落后,道路、桥梁、机场、码头等领域有大量投资建设机会,并且劳动力资源丰富,将经历漫长的人口红利期。作为总代表单位,中冶瑞木要承担起带领中国五矿下属企业开拓巴新市场的责任。凭借20多年深耕巴新市场树立的品牌形象,搭建的良好政府关系,中冶瑞木有信心在做好瑞木镍钴项目生产运营的同时,带领集团兄弟企业大力开拓巴新市场,拿到更多高大综新的优质项目。目前,中国十七冶、中国二十冶、中国十九冶、中冶国际等中国五矿下属企业成功进入巴新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领域。同时,也为中铁、紫金矿业等中资企业进入巴新等南太地区奠定了良好基础。
新时代,新征程。中冶瑞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五矿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十五五”期间,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大规模设备更新的重大机遇,大力推动科技创新、采矿工艺革新、设备升级改造,大力推动深边部探矿找矿,推动二期建设,积极寻求与巴新政府及企业深入合作,为瑞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也为中国五矿拓展巴新市场奠定基础。中冶瑞木勇于承担“矿业报国,矿业强国”的初心使命,再转型再升级,为中国五矿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金属矿产企业集团贡献力量,使中冶瑞木这面央企旗帜在南太平洋上空高高飘扬。
